巴斯夫:
A:德國化工巨頭,在基礎以及精細化工行業都處于領先地位。在很多基礎原料以及精細化工品上獨有專利技術,利潤較高。在國內,聚氨酯占有很大的份額(另一家為中國萬華),在上海、重慶都有生產基地。與中石化合資,在南京有煉化一體基地(大乙烯項目),俗稱楊巴。
B: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,起源于德國,最大的特點在于:
1) 規模巨大,歷史悠久: 年營業額超過743億歐元,營業利潤超過73.6億歐元,擁有150年歷史,市場營銷策略也專注"We Creat Chemistry";
2) 產業線全面,涉及石油天然氣、工程塑料、功能化學品、醫藥、植物保護劑及營養品、工業氣體、以及各種無機有機化學品等等;
3) 規模體量太大之后,增長和行動遲緩,比如2014年年營業額僅增長0.5%, 所以現階段主推Verbund 概念,利用其規模效應以及產品線豐富的優勢,推崇上下游一體化概念,將客戶服務、生產、物流、研發等變成一體化,提升服務效率、節省成本。
Cslogan由最初的"the chemical company"變為了"we create chemistry",還是和化學聯系緊密,沒有提及任何材料的東西,目前還是大化工。簡要的講,就是挖個油田,然后提取加工,上下游之間密切合作,巴斯夫非常強調一體化(verbund)。
之前全部在德國的研發已經分成了三個,德國的鹿港,美國,還有上海(俗稱亞太創新園)。樓上提到的聚氨酯,工程塑料部門,在公司內部也是有很強的地位。
陶氏:
A:專注于基礎化學品和精細化工。特別是高端精細化工有自己的獨到之處,比如電子材料、高端農藥等。個人感覺,整體實力遜于巴斯夫。
B:陶氏往往被稱為全球前三大的化工公司,營業收入規模在570億美元,最大的特點在于:
1) 相對延續大宗化學品運作方式:盡管之前收購羅門哈斯,嘗試進入精細化學品業務,但是整體公司運作思路上還是相對延續大宗化學品的方式,強調化學品的原料來源、價格以及物流;
2)現階段專注頁巖氣開發:陶氏化學在很早就開始了非石油來源的化學煉制嘗試,包括與神華合作進行煤制烯烴(后來項目下馬),包括近些年重點開發的頁巖氣。在2012-2014階段,受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推動,陶氏化學受益于低成本的頁巖氣,在大宗化學品業務上以低價競爭表現十分強勁。當然現在油價下跌有所影響,但長期開,是對的方向。
3) 強化環境、農業、食品等作為未來增長點。陶氏化學在水處理、綠色建筑、農業、食品包裝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投入、市場投入,而這塊業務也的確帶來了良好的業績表現,尤其是水處理、農業等方面。
C美資,業內地位很高,招人的標準也很嚴格。待遇方面很不錯,研究生可以獨立做項目,這可能是錢多的一大原因。2015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出來了,EBIT不錯,比去年增加了4億刀。照這個趨勢下去,不知能否重回化工老大的地位。
拜耳:
A:德國化工巨頭。醫藥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,在高分子、農藥等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。德甲俱樂部勒沃庫森(也是拜耳總部所在地)由拜耳贊助,外號藥廠??梢?,拜耳的醫藥影響力之大(阿司匹林、白加黑等都是其發明的)。有個說法是,德國的化工拜耳老大,巴斯夫老二,漢高老三。
B:傳統的德國化工醫藥公司,年營業收入在422億歐元,營業利潤為55億歐元,旗下包括三塊業務:HealthCare 醫療,Crop Science作物科學,Material Science材料科學。其特點在于 – 拜耳集團已經想拋棄材料業務了。在三塊業務中,醫療業務200億歐元銷售,增長5.6%,貢獻36億利潤;作物科學95億銷售,增長7.7%,貢獻18億利潤;材料科學117億銷售,增長僅3.7%,利潤僅5.5億元。從股東回報角度講,拜耳材料科學僅僅能貢獻營業收入,但利潤有限、增長乏力,所以才被剝離出來,單獨上市,預計2016年上市。
杜邦:
A:杜邦是世界排名第二大的美國化工公司,特點有三:
1)傳奇的發展經歷:以制造火藥起家,一戰中從軍火生產中獲利眾多,擴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,之后又在二戰中全面協助"曼哈頓計劃",將全體6萬名職工搬遷4000公里,而美國政府支付了"1美元",再后來1981年收購大陸石油公司(CONOCO Inc),以80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收購案,之后則在農藥、醫藥、營養品方面不斷的收購整合,成為現在的一家綜合性化學公司;
2) 一家真正的Science Company, 杜邦在20世紀帶領了全球的聚合物革命,發明了眾多至今仍廣泛使用的聚合物,比如尼龍、氯丁二烯橡膠、滌綸、有機玻璃、Kevlar防彈背心、特氟龍、氟利昂等等;
3)從傳統石油原料轉向生物質為原料:杜邦在任查德·霍利迪(前任CEO)和柯愛倫(現任CEO)的帶領下,一方面剝離大陸石油公司等傳統石油公司,一方面不斷收購整合生物科技相關的企業,包括先鋒種子、丹尼斯克公司– 生物營養品公司,農業公司邦吉(Bunge)一起生產一種大豆蛋白,在田納西設立首個生物基材料生產設施。目標是將杜邦從一個傳統石油化工企業,轉向未來的生物基的化工企業,涵蓋種子、農業、下游化學品、營養品、醫藥的公司;4)股東拆分杜邦集團糾紛:過去兩年一直有投資基金想將杜邦拆分為傳統化學業務和新興農業、營養品業務,但集團CEO則有不同看法,一直在討論,使得內部也不斷進行組織架構調整,對業務也有一定影響。
B一家很有創新性的公司,已經不算是化工公司,可以稱作材料公司。產品方面在高分子方面很有建樹,有很多壟斷性產品,特弗龍,尼龍-66等等,但樓上的筒子說了,不久的將來也要剝離。
C美國企業,最早做炸藥。后來在高分子、醫藥(收購默克)均有建樹。特別是高分子方面,做了很多原創性的開發工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源于早期炸藥的生產,杜邦對安全很重視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,杜邦的安全管理體系以及理念是世界上最好的。
3M:
A:美國企業,國內接觸較多的多為勞保用品、家居用品、各種膠等?;ば袠I,高分子膠水很有獨到之處,車身密封膠、熱熔膠等占有很大份額。與之對應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德國老三漢高,在上海金山化工園區,漢高和3M是門對門,都是做各種膠的。
B:美國企業,國內接觸較多的多為勞保用品、家居用品、各種膠等?;ば袠I,高分子膠水很有獨到之處,車身密封膠、熱熔膠等占有很大份額。與之對應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德國老三漢高,在上海金山化工園區,漢高和3M是門對門,都是做各種膠的。
霍尼韋爾:
A:主要是做儀表的。各種控制閥、傳感器、工業控制系統。在工程控制領域,霍尼韋爾應該是老大?;S里,很多控制系統、閥門等等高端都是用霍尼韋爾。此外,U0P已經屬于霍尼韋爾,UOP為世界領先的工藝專利提供商,在煉油行業,有很多重要的工段都是UOP的技術,比如加氫、重整等等。
B:霍尼韋爾本身其實是一家傳感器和控制器的公司,成立之初以生產電子溫度調節器為主要業務,之后在二戰期間通過生產航空產品進入防務工業,現在很多飛機上的黑匣子都是霍尼韋爾的。1999年,與聯合信號公司合并,成為霍尼韋爾國際公司。材料方面的特點在于專注于電子材料、高性能聚合物和一些特殊化學品,比如尼龍-6樹脂,制冷劑、有機硅密封膠添加劑等。
道達爾:
A:石油企業,與shell、美孚相比,有一定的差距。專注勘探、采油,以 及煉化行業?,F在的石油行業,各個巨頭都將經歷放在了上游,利潤較大。
找工作的話,如果在國內,考慮收入和發展,小海認為拜耳和杜邦應該是不錯的選擇,接著巴斯夫也可以。
B:道達爾是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,業務重心在于原油和石油天然氣的勘探、開發、運輸、煉化、銷售,化學品業務包括化肥、樹脂、粘合劑、電鍍材料等。但從最近剝離波士膠、以及不斷在亞太、中東投資原油及頁巖氣勘探來看,可能逐步會專注石油煉化業務,而減少化學品業務的投資。
![巴斯夫、陶氏、拜耳、杜邦、3M、霍尼韋爾、道達爾等化工巨頭牛在哪里?!震驚了整個防水圈! 巴斯夫、陶氏、拜耳、杜邦、3M、霍尼韋爾、道達爾等化工巨頭牛在哪里?!震驚了整個防水圈!]()